「名著趣读」蜀山里的朱果究竟是什么天材地宝

八尺为一寻,而我们常说八尺伟丈夫,所以一寻大概就是一个高大男子的身高,约180多厘米左右,所以这“高才寻丈”的小树就是不足两米高,对于一棵树来说,确实挺矮小的。而红若珊瑚这一点,则现实世界里巨大部分的树都不可能有,毕竟是出自仙侠小说里,就让我们忽略吧。

我们来看一下朱果本身,“血般通红,桂圆大小,白仁绿子,食在口中,甘芳满颊”,这描述直接就让我想到了荔枝。

熟透的荔枝通红如血,果肉晶莹丰白,唯一与“朱果”难以对应之处就是荔枝果核是红色的。

而在排除了荔枝之后,我也立刻去跑了一下水果市场,企图找到有着绿色果核的另一种水果,但我很快就又想到我们要找的是在中国传统中常见的,对人体有好处的植物,估计水果市场是没有的。

因此,我又翻开了古籍,这次我找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记载:《清通志·氏族一》:“ 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。山之东有布库哩山,下有池曰布勒瑚里,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,浴毕,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,季女取而吞之,遂有身。寻产一男,生而能言,体貌奇异。及长,母告之故。命曰:‘汝以爱新觉罗为姓,天生汝以定乱国。其往治之。’……三姓遂以女妻之,奉为国主,其乱遂定。于是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,国号满清。”后因以朱果代称清朝。

敢情,这朱果还是入关而来的。不过,《蜀山贱侠》成书于民国,而主要背景就是在清康熙年间,把清史中尊贵的“朱果”当成给主角升级用的天材地宝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我们就不需要考据太多了。

红枣

不过朱果本意就是红色的果子,在中医当中,红色的,对人体有益的果实其实还是不少的,很多人,包括我在内,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红枣。

红枣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为“大枣”,“味甘平。主心腹邪气,安中养脾肋十二经,平胃气,通九窍,补少气,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惊,四肢重,和百药。久服轻身长年,叶覆麻黄,能令出汗。生平泽。”

看到这个“久服轻身长年”了吗?这里的轻身不是“轻生”,指的是使身体轻盈敏捷,和后续的“长年”连起来理解,那就是身体轻盈敏捷地活很久。

那看来红枣才是养生首选。当然了,在现代记载当中,关于红枣并没有这么玄幻的描述,只是记录为:甘,温。归脾、胃、心经;具有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的功效。不过对于人体也是有益的。

传说中的仙药—火枣

而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,还有一种仙果,叫做“ 火枣”,显然不会是着了火一样的大枣子,感觉更像是像火一样红的大枣,那不还就是红枣嘛。

南朝 梁 陶弘景 就在《真诰·运象二》中记载:“玉醴金浆,交梨火枣,此则腾飞之药,不比于金丹也。” 而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,是南北朝时很出名的道士,我强烈怀疑他在家就种满了大枣,天天吃枣期待白日飞升。我们也可以学一下,多吃点红枣,说不定也能轻身长年。

枸杞

而除了红枣这种准仙果之外,我还找到了另一味也是红色的,对人体也有益的果实类中药,那就是枸杞子。

枸杞子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为“枸杞”,“味苦寒。主五内邪气,热中,消渴,周痹。久服,坚筋骨,轻身不老”

而在《中药学》里,枸杞子则被记录为“药性甘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有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的功效”那《本草》中记录“味苦寒”,《中药学》记录的则是“味甘平”究竟是哪一条出问题呢?

地骨枸杞

实际上都没问题。《本草》当中记录的枸杞,不仅仅指的是枸杞子,而是指枸杞这一整株植物,《抱朴子·仙药》云:象柴,一名托卢,是也。或名仙人杖,或云西王母杖,或名天门精,或名却老,或名 地骨,或名枸杞也。

枸杞子是药性甘平的,但是 枸杞叶的药性则为“苦、甘,凉”。而枸杞的根和皮就被称为 地骨皮,药性甘,寒,有凉血除蒸,清肺降火的功效。

用处繁多,且多以补益为主的枸杞自然也就被古人称之为“仙药”,那将枸杞子命名为“朱果”,那估计也没人反对吧。

也许在古人眼中,具有种种益处,而且味道甘美的大枣、枸杞就已经是仙果,是难得一见的天材地宝了,只不过我们这些物质极其丰富的现代人都视若寻常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蛆娘:蛆娘是天朝畫師蛆蟲音(又名偽音姬XSK)的二次元萌娘形象。 本是作
win10电脑的浏览器在哪里找见?